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61章(1 / 2)

难道他们还指望房屋能从废墟上长出来?

“可能是因为,当成地狱笑话都不够地狱了吧,”宋时序神情漠然,“现在处于新旧总统的交接期,没有愿意为此负责。”

江晏清摇了摇头,无奈且悲哀。

他帮沈星牧消减米利托政府的开支,并不是因为沈星牧和米利托有多重要,而是为了平民百姓能好过一点,因为在埃德温降本增效的方案里,首先要砍一……二三四五六七刀的就是医保费用。

在米利托繁荣的背面,是一个个普通百姓夜以继日地工作,为了生活苦苦挣扎。

高昂的物价、沉重的房贷、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像一座座大山,压得他们喘不过气。

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地活着,却在“两国对账”后,发现自己的幸福遥不可及,就连人权都得不到保障。

他们被曾经同情的人同情,真是讽刺。

诸华帝国的网民一次次被米利托震碎三观。

米利托的民众为了在生活的重压下寻得一丝喘息,尝试收集雨水以节省开支,这一行为却触碰了法律红线。

垃圾桶旁,偶尔会有饥肠辘辘的人翻找着能果腹的食物,可是,私自捡垃圾竟然也属于违法行为。

那些在自家小院种植蔬菜,缓解菜价压力的人,同样违法。

一个好心人救助流浪汉,倘若没有依法纳税,也会被认定违法。

一道道严苛的法规,就像一道道枷锁,紧紧束缚着普通民众的生活。

学校里,所谓的“午餐贷”更令学子心寒。孩子们仅仅因为无法缴纳餐费,便会自动背负贷款,或者被夺走面前的餐食。

消防本是守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,在米利托,消防服务竟然要收取高昂的费用。

监狱私营化更是让司法体系蒙上了金钱的阴影,为了追求利润,监狱的管理和运营往往充斥着各种问题。

工会在诸华帝国是劳动者坚实的后盾,可在这里,并非人人都能轻易加入,普通劳动者想要借助工会维护自身权益,总会面临重重阻碍。

与此同时,□□血却在法律的允许下堂而皇之地存在,血液制品远销海外,这无疑是将人体的一部分化作了交易的商品。

高等教育,不再是改变命运的阶梯,在米利托,上大学的贷款成了许多普通学生难以摆脱的噩梦。一笔笔沉重的债务,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,勒住他们的脖颈和咽喉,拖垮他们的一生。许多学生在毕业后,不得不为了偿还贷款四处奔波,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,被债务和利息压弯了腰。

米利托的女性在生育时面临的困境更是令人心惊,手术的费用竟然高达三十万人民币,让无数家庭不堪重负。产后,她们根本不敢坐月子,也没有时间坐月子,因为一旦停下工作,就可能面临没有饭吃,甚至流落街头。迫于生活,她们只能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,迅速回归工作岗位,继续为生计奔波。

生病就医,在米利托也成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,病人需要排队等待治疗,有的甚至要等上一个月之久。对于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来说,无异于慢性死亡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如果病人在医生面前因痛苦哭泣,还要缴纳所谓的“精神折磨费”,理由是他们的哭泣给医生带来了负面情绪。

为了维持家庭的运转,米利托的老百姓不得不拼尽全力。许多人一天要打两三份工,从清晨忙碌到深夜,疲惫的身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穿梭。即便如此,他们的生活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,一场意外、一次失业,都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绝境。

此外,米利托还有六十多万失踪的妇女和儿童,这些家庭支离破碎,亲人们在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中等待着奇迹的出现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普通民众对蔬菜的渴望只能停留在想象中,高昂的价格让蔬菜成为了奢侈品,他们不是不喜欢吃蔬菜,而是实在吃不起。

……

这些都是米利托社会的另一面。

那些虚假的繁荣,那些被忽视的真相,那些痛苦的挣扎,是潮水退去后,暴露的嶙峋礁石,迟早有一天,会让一艘大船触礁沉没。

宋时序见江晏清兴致不高,便带着他拐向热闹的主街,期望喧嚣的氛围能驱散爱人的沉郁。

两人走到路口,一群身着红衣的女人闯入他们的视线。

这些女人装扮成电视剧《使女的故事》里面的形象,举着手写标语。

江晏清蹙眉,“这些人是环保主义者?”

他对极端环保主义者向来没什么好感,这些人片面地认为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,二氧化碳是万恶之源,压根不明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。

他们达成愿望的方式不是亲力亲为,种下一棵棵绿树,或者提高清洁能源的技术,而是一味地“闹事”。

就拿毁掉博物馆里的名画来说,那些名画与环保毫无关联,却平白无故遭了殃。

极端环保主义者想借此刺痛成年人的情感,引发舆论,吸引众人的目光,这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