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红楼之挽天倾 第10章(1 / 3)

&esp;&esp;韩晖笑道:“贾兄,时至正午,不若借一不说话,在下听说楼中新开了一家名为玲珑阁的酒楼,不若我们边喝酒边谈。”

&esp;&esp;韩晖不愧是善于交游,待人接物,于润物无声中就透着一股舒服。

&esp;&esp;贾珩沉吟了下,笑道:“既是韩兄相邀,那就恭敬不如从命。”

&esp;&esp;他也有意和读书人结交,既然决定走科举之路,此类的交游就不可缺少。

&esp;&esp;几人说着,就向着玲珑阁而去。

&esp;&esp;这是一座高有五层的酒楼,装饰精美,从门前停靠的马车来看,无不非富即贵。

&esp;&esp;韩晖一边前面引路,一边笑着介绍道,“这家酒楼是月初开的,听说里面的厨子是宫里出来的御厨,做的狮子头也是一绝。”

&esp;&esp;贾珩随着韩晖向上行去,来到二楼。

&esp;&esp;唤过伙计,寻了一个厢房,周方以屏风隔断,内里空间轩敞,几桌明亮,这时,环佩叮当,兰麝之香暗浮,有几个衣裙光鲜,姿色秀丽的女子,奉送茶点,然后徐徐而退。

&esp;&esp;贾珩沉吟了下,道:“韩兄,初次见面,这如何好让你这般破费?”

&esp;&esp;他和这韩晖不过初识,此人就这般盛宴款待,其意难明。

&esp;&esp;这可能多少有些被迫害妄想症。

&esp;&esp;韩晖笑道:“贾兄客气了,纵然不遇上贾兄,我和文度,也准备来此尝尝鲜,贾兄只管安坐,下次说不得就随便在路边找个面摊,就边吃边谈了。”

&esp;&esp;于缜也笑道:“韩兄说的不错,我们天天在国子监中吃得也没有滋味,出来就是为着这一顿。”

&esp;&esp;见二人一唱一和,说的坦诚、有趣,贾珩就是笑道:“是在下失礼了。”

&esp;&esp;而后,倒也坦然受之。

&esp;&esp;韩晖目光闪了闪,暗暗点头,这位宁国公的贾公子,举止有度,不卑不亢,倒不像是个小门小户出来的,暗道,不愧是能写出“古今多少事,尽付笑谈中”这等句子的人物。

&esp;&esp;有句话,三代养不出贵族,如果出身卑贱,遇着权贵,要么谄谀卑己,要么恃才傲物。

&esp;&esp;韩晖交游广阔,别的本事可能没有,但这察颜观色的本领,已是历练出来了的。

&esp;&esp;他带这位出身宁国府的落魄子弟有意来此,就是一观其人底色。

&esp;&esp;不管是从方才颇有丽色的婢女前来,而这位贾兄面不改色,目光清正,再到闻处华楼而坦然自若,就不像是出身寒门的子弟该有的模样。

&esp;&esp;三人吃着茶,就叙着话。

&esp;&esp;与之交谈,果见对答如流,见识不凡,韩晖暗暗点头。

&esp;&esp;话赶话,就提到了科举进学。

&esp;&esp;第15章 文萃阁典书

&esp;&esp;话赶话,就提到了科举进学。

&esp;&esp;于缜笑道:“贾兄的才识,不知在那座书院就读?”

&esp;&esp;在大汉神京,除官学外,还有一些社会贤达,致仕官员举办的私学,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。

&esp;&esp;贾珩说道:“先前延请了一位业师,但去岁冬,家母去后,家中诸般琐事缠身,如此学业就耽搁了下来。”

&esp;&esp;于缜面上笑意敛去,致意道:“贾兄节哀。”

&esp;&esp;贾珩叹了一口气,默然不语。

&esp;&esp;见气氛多少有些沉闷,韩晖就岔开话题,微笑道:“以贾兄之才情,于时尚之学想来也是有所精研了?”

&esp;&esp;贾珩摆了摆手,道:“说来惭愧,某于四书五经一道,所下功夫不足,以致今日尚未进学。”

&esp;&esp;进学,就是取得秀才功名,比如红楼中原著所载,贾珠十四岁就进了学,然后……娶了李纨。

&esp;&esp;提及进学一事,于缜轻笑着接过话头,朗声说道:“以贾兄年纪,若立志发奋,未为晚也,取中秀才,想来也是探囊取物耳!再说乡间私塾之师,教授学问稂莠不齐,若贾兄在国子监就读,这秀才端不算什么。”

&esp;&esp;很多时候,许多童生一直蹉跎,除个别真是天赋愚钝,朽木难雕,主要原因还是没有遇到好老师。

&esp;&esp;为何明清江浙之地,读书人科举水平比北方要强,就在于江南文教发达,师资强横。

&e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